本文记录了PhD面试后的反思,只起记录作用,唯博君一哂耳。
我一直有读PhD的想法,最近周老师向我推荐了在阿德莱德大学的Dr. Liu,他们组做CV非常强悍,在CSRanking上能排到世界第三,我尝试着和他联系了一下,结果异常顺利地被接受了。因此,我的心态变得十分飘飘然,觉得凭自己的经历和能力,确实能够申请到不错的PhD。我又联系了王老师,她向我推荐了伍伦贡大学的Prof. Wang,我同样和他联系了一下,被通知面试,一直过了一个多星期,在今天才安排上面试。
这次面试实际上把我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了。Prof. Wang和Dr. Wang十分友好,向我委婉地提出了建议,我概括为两点,第一点是关于澳洲PhD以及奖学金申请制度的,不详述;第二点,他指出我基础薄弱,科研成果也不够丰富,所以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,可以一方面夯实自己的基础,另一方面再争取做出一些科研成果。实践上,基础薄弱这个问题非常明显,但是我之前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我觉得,之所以忽略这个问题,可能是因为疫情在家,没有和周围的同学交流,所以产生了比较封闭的想法,满足于现状。当然作为天性的惰性也是不可忽视的。
非常感谢Prof. Wang和Dr. Wang,这一次面试点醒了我,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。这次经历也告诉我,我对于自身的缺点往往是旁观者清,当局者迷,如果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我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有缺点。所以要想有进步,最好能够多多与诚恳、直率、专业的长辈交流,通过思考他们的建议来发现自己的不足。
此外,我还认识到,“专业能力、学术修养”作为PhD最重要的素质,是远远比所谓“情怀”重要得多。我精心准备了自己的自我介绍、读PhD的动机,从自己对哲学的兴趣出发,渲染自己的好奇心,充分说明自己对新知识的热情,但是这次面试之后,我发现这些都不是很重要,重要的地方在于我的科研经历,以及对基础概念、算法的理解。Prof. Wang对我的评价很委婉,但是我仍然感到十分羞愧,因为我发现自己对领域的基础概念和算法缺乏理解,而这本来就该是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应该迈出的第一步。
这一次面试后,我会更加审慎地对待PhD,在夯实基础和做出更多科研成果之前,不去好高骛远,想太多关于直博的事情了。我想未来的申请,主要以master为主,PhD为辅,而且PhD主要看缘分,不强求。长远目标如此,那么现阶段的任务,主要就是三件事,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列为:第一,夯实基础,第二,语言考试,第三,科研工作。
Dr. Wang建议我可以去看看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,PRML久闻大名,我一直不敢去涉足,但是既然Dr. Wang建议我通过学习PRML来夯实自己的基础,那么我觉得PRML应该是合适我的,我打算在今年半年时间里把这本书囫囵吞枣读完一遍,习题必须要做,有空的时候写一点笔记在blog上。此外,编程能力也是必要的,因为在科研工作中需要迅速试错,所以将idea实现的能力非常重要,如果想到一个idea,却没办法复现,那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是非常不合格的。所以接下来我会留意,去复现感兴趣的论文算法,这些也会记录在blog上。
语言考试方面,首先读PRML以及阅读paper就是一种英语阅读训练,此外,我觉得自己的能力是勉强能够达到的TOEFL要求的,欠缺的是英语能力之外的技能,比如打字速度、短时间内迅速构想一个框架,所以我会在考前一个半月开始做TPO以熟悉考试题型和模式,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。
- 本文作者: YA
- 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yuuuuang.com/2020/07/26/随笔-面试后的回顾与思考/
-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