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离一周的生活舒适又充实,是我少有的没有怅然若失之感的一段时间。
隔离已经过去一周了。隔离期间的生活非常规律,每个时间段都有固定的安排。吃饭方面,三餐都有工作人员按时送到房门的小矮凳上,由我们自取。生活方面,每天上午、下午两次有工作人员上门给我们量体温,晚上六点会有工作人员统一把快递送到房门口。因为这规律的安排,我的作息也变得非常健康:上午,每天八点起床洗漱吃早饭,九点左右锻炼身体然后洗澡,洗完澡就有工作人员来量体温,之后就等十一点半吃饭;下午,吃完饭之后,睡一个午觉,然后在阳光下翻翻书,玩Swicth,五点半吃饭。晚上,写论文,然后在床上看看电视,十二点多便困得不行了。
这七天的隔离生活,让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感到非常舒适,看书、娱乐、工作、学习,一天的时间变得既闲适又充实,我没有任何怅然若失之感。这样的经历也促使我再次思考我未来的生活。
之前提起,前几天是我的生日,帆有一个浪漫、充满灵性的主意,每两天送我一本书,她先读完,然后再给我读。这个计划并没有圆满地完成,帆原话:
本来的计划非常完美:我先看完这些书然后每两天一本给施狗送去,既能打发隔离的无聊时光,又能解决我苦思冥想找不到他的生日礼物的困境,甚至还能强迫我看完好多书。一箭三雕!
结果我高看了自己的自制力,小看了杭州的土地面积,错看了杭州的公共交通建设。计划基本全盘流产。
最后我十四块一单闪送一股脑全都寄过去了。
即使如此,这个礼物依旧非常讨我喜爱。昨天书全部拿到手了,她说是从我豆瓣想读书单中挑的偏学术性的文史哲类书籍。之所以是偏学术性的文史哲类书籍,因为艰涩的书平日里没有时间钻研,而隔离给了一个绝佳的机会。帆真的是一个非常让人喜欢的女生。
前两天看完了赛巴尔德的《土星之环》,主要内容是他在英国东部地区旅行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出的思考。“土星之环”这个名字很有意思,书中零零碎碎的回忆围绕着旅行展开,正如光环绕着土星运转。土星光环由陨石碎片组成,单颗碎片琐碎且无意义,但是这颗颗碎片整体上组成了土星之环,反过来塑造了土星。同样的,那些因为一个个场景产生的回忆,虽然琐碎,但是也构成了这场难忘的旅行。
昨天在看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》,作者用戏剧理论作为框架,分析社会学问题,主要观点就是,人们在交往过程中,总是会有意无意地“表演”,来让对方产生自己想要的印象。这本书的文风很奇特,不知是翻译缘故,还是原作本身就是如此。我在微博已经吐槽过,在此不赘述了。
今天读了《有所不为的反叛者》,是一位历史学家谈论历史学的随笔散文集。里面有一个观点让我有所启发。他说,傅斯年当年称历史就是史料,从而把历史研究摆正到实事求是、关注客观事实的研究方向上来,而现在他要说,史料就是历史,不仅是那些有迹可循的史料,还有那些不存在的史料。历史是在纷乱的史料中,总结出一个方向,或多或少,因为政治权力的干预,历史会忽视甚至消灭某些事实,而这些消失的事实,就成了研究历史的非常重要的史料。
研究历史就要研究史料,不仅要研究存在的史料,也要研究不存在的史料,这个观点很有意思。
除了读书学习,这七天一直在玩怪物猎人。上一次玩怪物猎人是我小学的时候,那时候还是PSP,至今,怪物猎人仍然是我玩过最好玩的掌机游戏。这次用Switch玩怪物猎人,常常有种奇怪的感觉,会想起十年前的自己,会想起心血来潮在出差期间给我买了PSP的妈妈,进而想起那整段美好却又夹杂着不幸的时光。看到论坛、b站讨论怪物猎人的已经是比自己小很多的学生,突然想起一首小学背过的诗:
怪物猎人的游戏机制、画风等等依旧没怎么变,但是我自己、我身边的人和事,已经变得太多了。
- 本文作者: YA
- 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yuuuuang.com/2021/05/14/【叶隙集】6-隔离生活/
-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