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周居家隔离,重新习惯家庭生活,与帆见了面。
回家了,烟火气便上来了。习惯了独处,反而不是很适应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。我的家族将亲人看得很重要,好处不言自明,坏处则是个人生活常常被干预。经过四年的离家生活,我才能够稍稍脱离当局者的迷雾,作为旁观者去分析思考。在与帆相处的过程中,我也慢慢窥见自己因家庭而受到的影响,因此努力理性地划定与他人相处时的界限。
父母工作很忙,而我又喜欢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生活,不喜欢出门。所以在家里的一周时间和之前在酒店隔离没有很大差别,唯一的差别就是没有人给我送饭,我只能自己解决。因此作息变差了,好在没有需要忙碌的工作。此外,一回家过敏性鼻炎就变得严重起来,毕竟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,盆盆罐罐虽然熟悉,但是又太老旧,尘螨气息让我这个过敏体质感到很难受。
回家称了体重,相较于去新加坡之前,瘦了十几斤。倒不是生活劳累,而是因为去年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,衣食无忧,我胖了二十多斤,一旦回归正常的生活,瘦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奶奶听这个数字,为我担心。老人没有办法对小辈给予心理上的慰藉,往往只能通过饮食来表达自己的关切和爱,“吃”是老一辈人一生的主题和伤疤,这一点我能理解,却始终无法切身体会了。我和奶奶解释,就算是我瘦了十几斤,我现在还是比以前胖,奶奶有所释怀,但还是眉头紧锁。
爸妈要找帆的爸妈吃饭,说是既然一起留学,那么家长之间总得交流一番,我觉得没有必要。所谓的“交流”,基于他们这样的认知:我和帆的关系已成定局,我和帆是一个整体,帆是我迟早的婚姻伙伴。如此,父母提出的“交流”便有了意义,否则,为何只找帆的父母,而不是其他与我同行的同学呢?这样的固有认知,是我反对“交流”的原因之一。在我看来,这个认知所假定的事实,是错误的。此外,我也不想要在恋爱、婚姻上受到父母的干涉和介入。我反对父母的提议,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。
这周,帆的毕设和答辩总算结束了,和她一起玩动森,气氛很好。
- 本文作者: Yuang
- 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yuuuuang.com/2021/05/30/【叶隙集】8-生活的界限/
-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