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精进》第二章聚焦于“选择”,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,分别是“寻找更高的目标”、“寻找更多的选择”、“怎样做正确的选择”、“校正选择、做出改变”。
寻找更高的目标
在现有格局上更进一步
一般来说,格局共有四种,分别是
零度格局
盲从者
亦步亦趋、人云亦云,盲目地追随大众,追求大家所追求的东西,做大家都做的事。
一度格局
精致的利己主义者;
所有的行为都在衡量了自身利益得失的基础上做出;
笃信森林法则、零和博弈。
二度格局
理念人
为理念而生,一生只为追求和捍卫真理;
对某个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,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观点
三度格局
至善之人
以改良社会,增进人类福祉为最高目标;
这种划分无可厚非,但作者的理想主义可见一斑,在大多数情况下,对大部分人来说,二、三格局是毒鸡汤。
更高的标准,更好的选择
自不待言,心中有更高的追求,选择自然会更加贴合此追求,所谓水涨船高吧。
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
这一点与“目标”毫无关系,且在“怎样做正确的选择” 、“校正选择、做出改变”中会反复提及,连同其他的类似不关联性的问题,使我不禁怀疑,作者是否怀着严禁的态度写此章。
寻找更多的选择
我们对待问题,通常会有很多隐含假设,而这些隐含假设,往往使人局限于一些实际上很糟糕的选择。不详述。
通常有四种典型的消极隐设:
赛道假设:
认定人生如赛道,起点与规则都是设定好的,获胜者寥寥无几;
使人容易陷入对失败的恐惧与对竞争的焦虑之中,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、不敢试错,只能战战兢兢、亦步亦趋地在固有的道路上行走。
低关联假设:
人生的种种经历没有关联,相互独立;
僵固型心智:
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,在遇到困难时,常常会因为认定自己智商平平,天赋不足而放弃。
零和博弈:
在与人的竞争中,更倾向于争夺他人的利益,而不是追求两者的共赢。
类似的消极隐设禁锢了我们,使我们常常忽视了潜在的更优选择。为此,需要建立新的思维框架。以下三个思维框架供以参考:
目标悬置
处理目标,大多数人会使用串行模式和并行模式。所谓串行模式,即集中精力完成每一个目标,先实现目标A,再实现目标B;所谓并行模式,即同时进行目标A、B的实现。
两种模式都包含着迫切的心态,无论使用哪种模式,都会使人心力憔悴,忧心忡忡。
而目标悬置,很简单,即对多个目标进行分割,使学习和生活更加灵活,拥有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。
作者并未交待怎样做,只灌输世界观而不教方法论,都是耍流氓。此处再次对作者的态度存疑。
能力嫁接
简单地说,就是工作与爱好的结合;
由于把复杂问题局部化以达到简单化的本能,我们常常把整体分解为局部,把不同的事物划分类别,可以而这种方式使人的思维局限,往往发现不了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,从而无法将两者统合在一起。
能力是可以迁移的,可以在你不曾想过的地方发挥重要作用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,就强调了这一点。
特性改造
大多数人会将工作和兴趣,分别冠之以“要我做”、“我要做”。工作只是完成任务,获得生存的物质资料;兴趣只是消遣休闲,一解生活和学习的压力。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实际上就把人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割裂了。
实际上,我们可以通过对工作和兴趣的特性改造,使我们对待工作更加活泼、主动和享受,对待兴趣更加严肃和实用。
工作的特性改造:
彼得·德鲁克认为,大多数的劳动者,对工作都有一定的个掌控权和自由度,工作并非纯粹由组织安排决定,而具有一定的弹性。在工作中,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立目标、加强时间管理、处理人际关系,甚至是将自己的兴趣应用于工作中。
兴趣的特性改造:
将“消费型兴趣”改造为“生产型兴趣”,既然热爱文学,何不开始写作,既然热爱电影,何不开始写影评。形成“生产型兴趣”,不仅是你对你的兴趣了解得更加深刻,也是你的兴趣更加持久,同时,这也是将兴趣事业化的基础。
如何正确选择
作者提出了精细化思考的方式,再进一步提出了两种方法:
维度分析法
简单地说,就是以定量的方法对一件事情拆解和评估,我不想解释太多,因为我不认同这个方法。这个方法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:你如何对这件事情有精确到可以定量评估的了解?既然有了这种程度的了解,何必要用这种方法,不是多此一举?
拇指原则
很简单,即照“生理上有冲动,精神上受鼓舞,沟通上很流畅”的原则选择。
矫正选择,做出改变
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再选择的过程
我同样反对
作者借珍妮·苏克的例子(从芭蕾舞新星到文学博士再到法学博士和哈佛教授),论证人应该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,而不是顺着“某种预设期待的轨迹”。
什么是“预设期待的轨迹”?决策心理学中“规则遵循理论”指出,人常常会囿于自己的身份,基于自己身份应该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来进行选择,虽然这种潜意识是为了使人更好的适应社会,但身份更多的是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和评判,而非出于本心。举个例子,很多大学生常常会对创业充满热情和期望,纵然大部分人没有创业经历和知识,只因为当下的政治宣传和社会舆论鼓动大学生创业。
我认为,如珍妮·苏克这样的重新选择,是需要深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的。她作为韩裔美国人,为什么能上得起顶尖的芭蕾舞艺术学校,为什么能读得起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(众所周知,单单是三所学校的学费就不是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负担得起的,更不要说其他的隐性教育投资)。对于“新贵族”阶级来说,重新选择并不是其成功的关键。他们拥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来供他们使用,他们不需要面对急迫的家庭问题,不急于获得一份体面的、薪水适中的工作。
反观大部分的非上层阶级,在一定程度上来说,他们别无选择。
这也是我反对作者的原因。
总结
我认为作者的结构有些许混乱,除了专业名词和事例外,内容也有些陈腔滥调,我觉得不适合我,但出于其良好的口碑,我再次观望。
另外,以下是我的思维导图:
- 本文作者: Yuang
- 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yuuuuang.com/2018/02/13/《精进》第二章总结/
-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