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A

In me the tiger sniffes the rose.

  • 主页
  • 世界之内
  • 世界之外
  • 叶隙随笔
所有文章 友链 关于我

YA

In me the tiger sniffes the rose.

  • 主页
  • 世界之内
  • 世界之外
  • 叶隙随笔

写在一百以后——2020年终总结

阅读数:24339次 2021-01-01
字数统计: 6k字   |   阅读时长≈ 20分

生活是种律动,须有光有影。有左有右,有晴有雨,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。

-老舍《小病》
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
-《金刚经》

本文内容目录:

  • 引子
  • 0 写在一百以后
  • 1 疫情
  • 2 角色的转变
    • 2.1 外部角色
    • 2.2 自我角色

引子

2020年的主题,如果硬要用一个词来总结,我选择”无常“,若用一句话来总结,就是“无常的有常”。

题记中的两句引用可以解释何为“无常的有常”。第一句,老舍不紧不慢地说着:生活就是曲曲折折弯弯绕绕,但即使是起起伏伏,也是种律动。律动虽然变化,仍始终遵循着基本的规律。第二句,释家说: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”法“,即规则,来约束着。而这各自的”法“追根溯源,还被其他的”法“约束着。因此,无论是露水还是闪电,就算是那梦幻泡影,都有东西来规范它们。所谓的无常,就是有常。

好多道理需要用一辈子去品味,我既无知,也没有变得“有知”的慧根,所以我觉得“朴实”这个性格很好,人要朴实一点,能够承受无常,也要承认有常。在未来,如果我能找到一个目标,并且能吭哧吭哧地往前走,就已经非常棒了。

写此总结,也唯博君一哂耳。

0 写在一百以后

”写在一百以后“,这是什么意思?因为这篇总结,是我2021年写下的第1篇博客,也是我在2018年开始写博客后的第101篇博客。2年时间写下了100篇文章,想想真的很有成就感。这100篇博客大多是随笔,伴有零碎的学习笔记、摘录。我是一个有轻微松鼠症的人,喜欢收集东西,不舍得把旧物丢掉。通过写博客,我将自己的成长,不论好坏,统统记录了下来。不时地翻阅自己几年前的思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读完后往往感到回甘。

为什么会去写博客呢?故弄玄虚一点说,是为了让“我”成为我。法国有位哲学家叫伯格森 ( Henri Bergson ),他谈到,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,是由记忆组成的。时间是一种有着积累、生长和延续性质的东西,此刻包含了之前全部的过去,也渗透到未来。这意味着每一秒都是崭新的且难以预测的,对于我们来说,存在着就是变化着,变化着就是成长着。我在下一秒选择做什么,都基于我全部的过往,也就是我全部的记忆,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只是一个依据记忆来选择行为的行动集合,记忆决定了我对世界的回应。所以,对于过去记忆的整理,也就是写博客,有利于帮助我整理记忆的一块块碎片,进而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记忆集合体。

上面的话是我去年的一段随笔,现在看来,那明显是用来炫耀我的知识,讲给外人听的。人有一种本能: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理由。详细地说,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,往往不是因为某个原因才去做这件事,而是我们想要做这件事,才找了这个原因。关于人的动机,我始终抱有“还原论”的信仰,相信人不过是基因的生存机器,自私的基因习惯于欺骗我去做有利于它而不利于“我之自由”的事情。因此对于为何写博客这个问题,我不满足于上面的回答,那很明显是讲给别人听的话:因为这么说有利于我基因的传播,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我是真的这么想的,仅此而已。

撇去浮华的解释,我心底为何愿意写博客呢?可能是这样做我很开心。我从小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,所以喜欢看书,喜欢多想,到现在看的书,也许有成百上千本了。阅读给我心灵配置了一套工具,帮助我去剖析这个世界、分析我看到的事物。通过探索我的生活,我得到了意义,进而得到了愉悦。正是这种正反馈,让我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,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,书就是我的铃声。我喜欢书,我觉得它们好,而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去模仿、追逐好的东西,于是我会去模仿作家,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,让想法变成像书一样的东西。如果将这个解释以浮华的方式呈现,那就是:我热爱目前我身边的世界,我想变得和我周遭的事物一样好,所以我写博客。

啰嗦了这么多,其实我没有痛快地给出回答,只是一再地分析。突然想起Terry Eagleton在《人生的意义》文首说到的:“哲学家有一个惹人讨厌的习惯:喜欢分析问题,而不是解答问题。”不脸红地说,看来我也有哲学家的潜质。

那么就继续“热爱”下去了。

1 疫情

2020年的一月是很幸福的一个月。一方面,我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月,放寒假了;另一方面,我时时刻刻都被人牵挂着。家干净整洁,冰箱里放满了父母印象中我喜欢的事物,我不必再考虑洗衣洗碗、吃饭出行,一切的一切都有人为我盘算。我在写疫情的一篇博客里写道:“有一天爸爸披星归来,带着一台电脑,说要写年终总结,在医院年终会议上报告。他不善于打字,于是写在纸上,询问妈妈的意见,并拉着她将讲稿打入电脑。这短短的2个小时,他俩在细雨点缀的黑夜背景下像一幅画,这一刻,我突然泛起了对2020年生活的期盼。“远离家人生活的经历——即使没有踏入社会,没有背上生活的重担——足够让我明白家的珍贵。原来“家”是真的可以用“温暖”来形容的。

二月,各种突发情况推挤在一起,让我怀疑世界的真实性。封区又封城,舆论的接连翻转,异常的社会运转。时间于我而言,失去了井然有序的样子。可是即便如此,我仍是被保护得最好的人。这段时间里,我认识到自己在家庭、社会中的角色已经改变了。

三月,春天来了,我们戴着口罩,在温煦的阳光下去看郁金香、看迎春花。

四月五月六月,一切都通过网络进行,我们被迫接受前所未有的学习和生活。

七月八月九月,生活重归平静,点缀着点点波澜,我返回校园。

十月十一月十二月,考试、留学申请,静候人生的新阶段。

九月,在学校,我写了一篇博客,讲述了疫情下的无常:

2019年12月的时候,一位我尊敬的老师问我寒假能不能留在学校做科研项目,条件很诱人。我非常感谢这位老师给我的机会,但是我想了一下午,最后还是拒绝了。因为,我的规划是去美国读硕士,之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读博士。我已经通过2020年春季学期华盛顿大学的交换生项目,在美国读硕士应该是问题不大,所以我没有拼死拼活的动力。另一方面,我报了3月份的托福,需要备考,而回家陪亲人们过年对我来说也十分重要。

当时谁也没有想到,我从次年的1月份底回家,时隔7个月才回学校。

一月底,大年前一周左右,妈妈发烧刚刚痊愈,爸爸就开始发烧,然后我也有了轻微的症状。那个时候不明肺炎刚刚在官媒上报道,我还没有重视,但是爸爸马上就去医院照了肺部CT,检查是否为肺炎,幸好没事。大年前三天,卫健委开始超负荷运作,相关工作人员常常工作到凌晨甚至通宵,妈妈和爸爸也开始忙碌起来。春节假期,整个医疗系统全体加班,比往常工作日还忙。湖州不是疫情一线,主要工作在疫情防控,而不是救治,所以重担在行政部门,如卫健委、疾控中心,爸爸在医院,相对来说压力没有那么大。但是,大年初二南浔出现一例确诊,爸爸凌晨2点被电话叫醒,星夜兼程赶去南浔,处理了一天一夜。随着病例的增多,医院的工作也逐渐繁忙起来。

那段时间我在菱湖镇的奶奶家里。奶奶与我两个人,经历了疫情的爆发、倾尽全国之力的抗疫、疫情的平息这三个阶段。那段时间我天天失眠,到三四点才睡觉,间或熬夜通宵。我们每天看新闻了解疫情,看着确诊人数每天几千几万地上涨,看着抗疫前期的混乱,旁观网络舆论场的起伏。华盛顿大学方面取消了中国学生的交换生计划,美国领事馆关闭,把我仍在审查的护照寄还给了我,告知我:等领事馆重启,再把护照寄给他们重新审核。

后来南浔区发布公告,全面封闭,禁止人员流通,菱湖镇的每一个巷口都被铁丝网封闭,进出只能通过唯一的路口。原本饭后在一起寒暄的家门口那一群街坊邻居,也被铁丝网分隔。但是物理的分隔没有影响大家几十年的情谊,生活依旧继续,炊烟仍然按时升起,大家依旧聊天、乘凉,只是中间隔着一层铁丝网。

后来,中国的疫情在4月份很快就被压制下去,大学延迟开学,网上课程成为常态,我们习惯于使用腾讯会议、ZOOM、QQ视频等即时视频软件应用。三年来,在原本已经开学的4月底,我第一次给爸爸过了生日,也在5月份第一次于家中给自己过了生日。那时候我想,疫情很快就会结束,正常的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。我发邮件给华盛顿大学,希望能够把项目延期到下半年,华大校方欣然同意,那时候新冠病毒有了新名字:COVID-19。COVID-19在美国已经肆虐,但是我总觉得,中国只花了2-3个月就平息了疫情,美国如此发达的医疗体系,肯定也能有不错的抗疫成绩。

当时谁也没想到,美国现在每天的确诊数量,都比中国总共的确诊人数要多,我最终放弃了赴美留学的计划。

2021年1月1日,美国已经有两千多万的确诊病人。

我们这一代人在平静、缓和中长大,因此认为平静是世界的本质,而任何一点波动都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。在一次次的迷茫和震颤中,我慢慢地体会到什么叫无常,很多事情我们没办法改变,我们只能改变自己,去适应剧变的环境,或者被动地改变,被磨平棱角,甚至遍体鳞伤。

我看过一本书名为《山月记》,其中写道:”溪流流到断崖附近, 打一个旋涡,然后化作一道瀑布而掉落下去。悟净啊,你如今就是在漩涡之前踌躇不前。一且卷人了漩涡,那么就会一口气飞落谷底了。在掉落的途中,是没工夫思考、反省和犹像不决的。胆怯的悟净啊,你胆战心惊、无限怜悯地在一旁望着如同溪流一般打着旋、飞流直下的人们,自己却为跳与不跳而踌躇不前,你明明知道不被卷入漩涡也绝非什么幸福。即便这样你还是恋恋不舍于旁观者的地位吗?愚蠢的悟净啊,你难道不知道,在生之漩涡中喘息的人们,事实上并不如旁观者所以为的那般不幸啊(至少要比持怀疑论的旁观者幸福得多)。“

人生是一条在断崖前打着旋涡的溪流,最终必然流下断崖。即使有人在流下断崖前突然思考自己的命运,进而怜悯那些想都没想就径直跳下断崖的人们,他们的结果仍然是流下断崖。挣扎与否,结局永恒不变。正如书中所说的,”你难道不知道,在生之漩涡中喘息的人们,事实上并不如旁观者所以为的那般不幸啊。“旁观者与被旁观者,结局千篇一律,却各有各的不幸。

2 角色的转变

2.1 外部角色

疫情期间居家的这段时间,我感受到我的社会角色正在发生转变。

首先,是家庭角色。

在家7个月,我第一次与亲人、恋人有了大段时间的相处。当然,在童年,我一直与亲人们在一起,但是这一次,我以成年人的身份,与他们在一起。父母从来没有变过,变的只是我自己,当他们做出某个行为的时候,我会将此刻自己的反应,与以前自己一贯的反应作对比,而每次对比都会显示出我的不成熟,我也更深刻地理解到这个事实:对于不理解自己的人,我们可以选择回避,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回避亲人,我们注定要因为这个”不理解“,而被亲人伤害,或者伤害亲人。很多表面上引人厌恶的言言行行,皆是一种牺牲,这种牺牲,兜兜转转之后,还是为了自己爱的人。父母、长辈、恋人,他们为了自己爱的人,变成了某些时刻令人厌恶的人,而被爱的人却因为无知,一直站在无可指摘的道德高地去伤害爱自己的人,殊不知这是一种冷酷的残忍,正如用锈刀割喉。

“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,你切要记着,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。”

-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

我想,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对比和反省,使得我更加理解我的亲人,进而更加理解我的家庭。我真切地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家族之中,大家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,每一方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另一方做出奉献。这7个月里发生了很多事情,每个人都与彼此发生联系,我不再是一个局外人在朋友圈和微信旁观一切的发生,而是真实地参与其中,并且试图以独立的角色去解决问题。与亲人们朝夕相处,使我逐渐拥有了珍贵的归属感。

此外,还有逐渐靠近的婚姻关系。

我很喜爱一位女生的性格,我时常会在偶尔窥得她的生活后,被她的热情洋溢所鼓舞。她的生活充满朝气,但是又遵循着基本的轨迹,有一种对庸俗的呼之欲出的叛逆,但是这种叛逆又是那么循规蹈矩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种成熟。再次引用《山月记》的话:”熊熊燃烧着的烈火,本身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燃烧的。所谓自由自在的行为,就是其内在已经成熟透了,不这么做不行了,于是自然而然地外在表现出来的行为。“

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她的火焰,是我看到她居家的几个月里,一直都待在男友的家中,与男友的家庭一起生活。她会记录每天的生活,把有趣的珍珠筛出来放在微博里,男友的母亲、男友家中的小猫,那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,都让我认识到”生活“这个词的积极含义。她是一团烈火,自然而然地去生活,而我与我的恋人仍然在边缘徘徊。

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,但是婚姻或者说生活,则必然受到外部的介入,无论两人愿意与否。恋爱只关乎陪伴和性,这是一份宽泛的合约,我们可以不考虑他人的想法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但婚姻是一种生活,而生活则涉及到经济与权利,这就会带来两人角色上极大的转变。这个过程随着时间必然会发生,我需要去适应这个过程,而不是仍留有天真的幻想和希望,在“生之旋涡”边逡巡着,不愿迈向更深一步的未来。

2.2 自我角色

人会经历一个从觉得自己特殊,再到觉得自己是普通人,又觉得自己特殊的阶段。在侯世达选编的《我是谁,或什么》( The Mind’s I )一书中,有一篇选文很好地解释了这个过程。

小时候,我们都是”唯我论“者,因为我们始终以第一人称观察世界,我们的直接观察让我们得出这个结论:”我“的地位明显异于第一人称视角下看到的其他事物。”我“和”他们“的不同,最简单的例子是:我看不到自己的脑袋,所以似乎我没有脑袋,但是我能看到其他人的脑袋,所以他们肯定有脑袋。而我之所以现在认为自己有和他人一样的脑袋,是因为我在简单的三段论下,不情愿地推翻了自己的特殊性:

人有脑袋

我是人

所以我有脑袋

要得到大前提”:人有脑袋“,很简单。小时候,我们看到身边有一个具有某种共同之处,如外表、行为,的东西组成的群体,因此形成了关于“人类”的抽象概念。这个群体里的每个个体,都有一个脑袋,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大前提。

小前提则很微妙,难以解释。首先,我看到我身外的一些东西具有某些共同之处,如外表、行为等,因此形成了关于“人类”的抽象概念。然后,这一特定的类别反过来向我“包裹”,把我囊括进去,这个认识一定是在较晚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才会出现,而且一定是个令人震惊的体验,尽管多数人大概都已经不记得它是怎么发生的了。而真正惊人的一步,是两个前提的合取/结合(conjunction)。那时我们已经发展出了形成这两个前提的心理能力,也已经发展出了对不可抗拒的简单逻辑的尊重。然而这两个前提的突然结合却出其不意地给了我们一记耳光。这丑陋、野蛮的打击让我们倍感震惊——原来,我不过是最普通的、像”他们“一样的“人”罢了。

走出自我是巨大的进步,因为我将自己映射到他人身上,这种映射带来了共情。但是,这也是自我否定的一步:我不再具有特殊性了,我只是和他们一样的人罢了,我有的他们也有。这种思想进而发展成为“我不该拥有他们没有的东西,我应该以此为耻。”这样的自我否定,映射到我的生活中,就是我害怕自己的特殊性。我害怕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,我害怕受到他人关注。我之所以害怕,是因为三段论压倒性地否决了我的特殊,我必须承认自己的普通,甚至不惜代价让自己变得普通。

这就是隐匿在我以前生活中的态度。

今年,我能感受到这种想法慢慢地改变了,我不再时刻鞭笞自己、约束自己,我会在某些事情上自然而然地去做我想做的,而不是止步、犹豫,最终放弃。因为我相信,我总是有特殊性的,我虽然是普通的人,但是也没有那么普通。

我与自己似乎开始慢慢和解。我现在还找不到那些让我相信自己拥有特殊性的原因,但是有一个原因应该是明确的:我外部角色的改变。更具体地说,是我在群体——比如家族、家庭——中的归属感使我相信,不管我做得怎么样,总会有人来保护我,而这种保护,带给了我人生价值的肯定,进而带给了我行动的自由。

3 最后

2018年的总结,我有很多话想说。那时我进入大学只有一年多,但这区区一年,就足以使我第一次知道世界有这么大(即使“这么大”的世界也不过是冰山一角)。我仍沉浸在幼稚却浪漫的幻想余温之下,欢脱地赋予各种事物意义,包括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——纵然我连”意义“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。就像辛弃疾的词写的,”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“

2019年的总结,我不知该说什么,我发现自己内心有一种卑劣的功利主义倾问。”选择了艰险之路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却没有获得拯救,那我不是白忙活了吗?“——正是这样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导致了自己的优柔寡断。为了不至于“白忙活”而让自己停留在不怎么艰辛却只会走向最终灭亡的路上——我所怀有的正是这种懒惰、 愚蠢、卑劣的心态。

2020年的总结,我开始有点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没在追求幸福,只在寻求世界的意义,这是个天大的错误,更何况所谓的什么”世界的意义“,本身就局限在我那小得不能再小的世界里。据传美国诗人Gertrude Stein在临死前不断地问“答案是什么?”,最终沉吟的却是:“但问题是什么?”我仿佛是这样:在虚无的边缘提出问题的问题,兜兜转转,最后连我自己问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楚。

我也真是太拎不清事体了。

与前文呼应一下,定一个2021年的目标:做一个朴实的人。2021这一年,我想过得纯粹一点,简单一点,不要浸在“意识的毒汁”之中,患得患失了。

相关文章

  • 2018年终总结
  • 2019年终总结
赏

谢谢你请我吃糖果

支付宝
微信
  • 本文作者: YA
  • 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yuuuuang.com/2021/01/01/2020年终总结/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  • 随笔
  • 年终总结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随笔|白文鸟
随笔|选择
  1. 1. 引子
  2. 2. 0 写在一百以后
  3. 3. 1 疫情
  4. 4. 2 角色的转变
    1. 4.1. 2.1 外部角色
    2. 4.2. 2.2 自我角色
  5. 5. 3 最后
    1. 5.0.1. 相关文章
© 2018-2025 YA
GitHub:hexo-theme-yilia-plus by Litten
本站总访问量27951次 | 本站访客数22850人
  • 所有文章
  • 友链
  • 关于我

tag:

  • 随笔
  • 年终总结
  • 世界之内
  • 世界之外
  • 叶隙集
  • 机器学习
  • 叶隙随笔
  • 图像处理
  • 数据挖掘

    缺失模块。
    1、请确保node版本大于6.2
    2、在博客根目录(注意不是yilia-plus根目录)执行以下命令:
    npm i hexo-generator-json-content --save

    3、在根目录_config.yml里添加配置:

      jsonContent:
        meta: false
        pages: false
        posts:
          title: true
          date: true
          path: true
          text: false
          raw: false
          content: false
          slug: false
          updated: false
          comments: false
          link: false
          permalink: false
          excerpt: false
          categories: false
          tags: true
    

  • 【叶隙集】43 阅读的平静

    2025-06-28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42 实习

    2025-05-31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2024年终总结

    2025-04-08

    #随笔#年终总结

  • 【叶隙集】41 盘旋的白文鸟

    2025-01-12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大语言模型正在伤害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

    2025-01-05

    #随笔#世界之内

  • 【叶隙集】40 台湾旅行

    2024-12-22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39 搬家了

    2024-09-05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2023年终总结

    2024-06-27

    #随笔#年终总结

  • 【叶隙集】38 参加学术会议

    2024-05-22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Notes of 3D Gaussian Splatting

    2024-03-19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【叶隙集】37 音乐会和朋友

    2023-12-04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36 QE和音乐会

    2023-11-02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35 新室友和更积极的生活

    2023-09-11

    #随笔#叶隙随笔

  • 读书笔记|《规训与惩罚》

    2023-08-27

    #随笔#世界之外

  • 【叶隙集】34 无法参加学术会议

    2023-06-28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33 回国后与朋友和家人们的聚会

    2023-06-11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视频压缩技术概述

    2023-04-28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2022年终总结

    2023-03-31

    #随笔#年终总结

  • 【叶隙集】32 平和的心态

    2022-12-27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31 双相情绪障碍症

    2022-12-17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学习笔记】CS5229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

    2022-12-17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【叶隙集】30 下半学期太忙了!

    2022-11-25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9 当助教的半个学期

    2022-10-07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8 忙碌的第一个月

    2022-08-31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7 老师的职责

    2022-07-31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6 新加坡太难找工作了

    2022-07-23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5 生产工具、学习生活和阅读笔记

    2022-07-15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4 学习、科研、旅行和爱与关怀

    2022-06-24

    #随笔

  • 【叶隙集】23 学习与研究

    2022-04-26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学习笔记】人工智能规划与决策

    2022-04-26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博士申请的总结

    2022-03-31

    #随笔

  • 【叶隙集】22 新的体验和宗教

    2022-03-07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2021年终总结

    2022-01-08

    #随笔#年终总结

  • 【叶隙集】21 新朋友和学术报告

    2021-10-31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0 音乐会与教训

    2021-10-19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9 六周年纪念日

    2021-10-03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8 疫情与疫苗

    2021-09-24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摘录|联合国2021年气候问题总结报告的摘要

    2021-09-19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【叶隙集】17 音乐会和读书

    2021-09-08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6 喜欢上了游泳

    2021-09-01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5 课前的夜曲

    2021-08-24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4 平稳的学习生活

    2021-08-16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3 生活与朋友

    2021-07-15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2 毕业

    2021-06-30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1 毕业前的生活

    2021-06-23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读书笔记|《国境以南,太阳以西》读后感

    2021-06-17

    #随笔

  • 【叶隙集】10 青甘环线旅行

    2021-06-13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半监督学习|论文粗读

    2021-06-07

    #机器学习

  • 【叶隙集】9 纯粹地生活

    2021-06-06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8 生活的界限

    2021-05-30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7 隔离结束

    2021-05-21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6 隔离生活

    2021-05-14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5 新的阶段

    2021-05-08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4 团队管理

    2021-04-30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3 过低的自我评价

    2021-04-23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2 方向与交往

    2021-04-16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【叶隙集】1 原爆点-续

    2021-04-08

    #随笔#叶隙集

  • 随笔|目的与纯粹

    2021-03-28

    #随笔

  • 随笔|白文鸟

    2021-01-20

    #随笔

  • 写在一百以后——2020年终总结

    2021-01-01

    #随笔#年终总结

  • 随笔|选择

    2020-12-25

    #随笔

  • 读书笔记|《人生的意义》总结、摘录

    2020-11-25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书评|Normal People, Normal Love

    2020-10-07

    #随笔

  • Decision Making|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与强化学习的概述与比较

    2020-10-03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随笔|疫情后的总结

    2020-09-10

    #随笔

  • 学习笔记@PRML|1 Introduction

    2020-07-3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随笔|面试后的回顾与思考

    2020-07-26

    #随笔

  • 数据挖掘|数据挖掘概论笔记

    2020-06-24

    #世界之内#数据挖掘

  • 续写|美女或野兽

    2020-06-18

    #随笔

  • 随笔|无常

    2020-05-31

    #随笔

  • 现象学|胡塞尔《小观念》笔记

    2020-05-13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随笔|我的局限性

    2020-05-13

    #随笔

  • 随笔|胡乱的记录

    2020-04-09

    #随笔

  • 随笔|疫情

    2020-02-16

    #随笔

  • 随笔|怅惘地忖度

    2020-01-29

    #随笔

  • 2019年终总结

    2019-12-08

    #随笔#年终总结

  • 机器学习|Flow-based Model学习笔记

    2019-11-06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【Introduction to TensorFlow】03 卷积神经网络与复杂数据集

    2019-10-31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【Introduction to TensorFlow】02 初识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

    2019-10-29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【Introduction to TensorFlow】01 TF 快速入门

    2019-10-29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【Introduction to TensorFlow】00 课程概览

    2019-10-29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随笔|呓语

    2019-10-27

    #随笔

  • 周记|面纱 久别重逢

    2019-09-21

    #随笔

  • 学习笔记|拟合优化

    2019-09-15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周记|爱人 体验 芝诺

    2019-09-07

    #随笔

  • 摘录|造成不幸福的原因之六:嫉妒

    2019-09-06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随笔|虚无 纵欲

    2019-08-22

    #随笔

  • 周记|尘埃落定

    2019-06-29

    #随笔

  • 周记|本能 愉悦 基因

    2019-06-12

    #随笔

  • 周记|空荡荡

    2019-06-02

    #随笔

  • 四月裂帛——读《女儿红》

    2019-05-30

    #随笔#世界之外

  • 机器学习|主成分分析

    2019-05-10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《好运设计》史铁生

    2019-05-09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机器学习|感知机与支持向量机

    2019-04-27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周记|记忆 概念 庸俗

    2019-04-27

    #随笔

  • 机器学习|模型评估与选择

    2019-04-17

    #世界之内#机器学习

  • 机器推理|SLD Resolution

    2019-04-06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第五代计算机

    2019-03-3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学习笔记|Volume Rendering

    2019-03-31

    #世界之内#图像处理

  • 周记|三月驼云

    2019-03-28

    #随笔

  • 生成对抗网络与强化学习:文本生成的方法

    2019-03-1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俞平伯

    2019-03-09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周记|雨

    2019-03-09

    #随笔

  • 《春之积雪》简媜

    2019-03-01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周记|逃离

    2019-02-15

    #随笔

  •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

    2019-02-11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学习笔记|比较文学

    2019-02-09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尼采的美学

    2019-02-01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哲学涉猎

    2019-02-01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读书笔记|光的诗人——《如何看懂印象派》

    2019-01-28

    #随笔#世界之外

  • 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

    2019-01-25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再也不要把他们弄丢了

    2019-01-21

    #随笔

  • 2018年终总结

    2018-12-31

    #随笔#年终总结

  • 人类的心理行为模式

    2018-12-25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周记|神经症人格

    2018-12-22

    #随笔

  • 【周记】旋转

    2018-11-30

    #随笔

  • 七牛云Bucket失效

    2018-11-2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周记|从前的日色慢

    2018-11-21

    #随笔

  • 【数理逻辑】Incompleteness Theorem

    2018-11-10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专业随想

    2018-11-05

    #随笔

  • 生活

    2018-11-04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

    2018-11-04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【强化学习】Policy Gradient

    2018-11-03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怀疑是否有价值——怀疑论

    2018-10-30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周记|Every hero and coward

    2018-10-20

    #随笔

  • Web in Java

    2018-10-1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周记|十月女泽

    2018-10-02

    #随笔

  • 托福备考

    2018-09-28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周记|裸体之舞

    2018-09-24

    #随笔

  • 周记|中秋幸福

    2018-09-18

    #随笔

  • Hist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

    2018-09-09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周记|我那无趣的灵魂

    2018-09-09

    #随笔

  • Softmax Regression

    2018-09-08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周记|Rational

    2018-09-02

    #随笔

  • 贰 《SICP》笔记:模块化、对象和状态

    2018-08-05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周记|困倦

    2018-08-04

    #随笔

  • 壹 《SICP》笔记:构造数据抽象

    2018-07-3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周记|原爆点

    2018-07-31

    #随笔

  • 零 《SICP》笔记:构造过程抽象

    2018-07-23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Norms or maybe more

    2018-07-09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事已至此

    2018-06-24

    #随笔

  • 【增强学习】AirSim搭建

    2018-06-02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【机器学习】BP算法

    2018-05-26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【康德】宏大的哲学语境

    2018-05-26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【康德】康德的研究领域是什么

    2018-05-11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【高等数学】什么是梯度(期中考试复习思考)

    2018-04-29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《自控力》读书笔记

    2018-04-21

    #随笔

  • 【线性代数】The Essence of Linear Algebra

    2018-04-2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【数据结构与算法】临时抱佛脚

    2018-03-10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——《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》读后感

    2018-03-08

    #随笔

  • 《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》原文摘录

    2018-02-23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《如何高效学习》读后总结

    2018-02-19

    #随笔

  • 《精进》chapter-2读后总结

    2018-02-13

    #随笔

  • A Review of Brian - Inspired Computer Vision

    2018-02-11

    #世界之内

  • 最近有个女生,说对我很失望

    2017-12-07

    #随笔

  • 病入膏肓

    2017-01-29

    #随笔

  • 白文鸟

    2016-10-29

    #随笔

  • 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读后感

    2016-07-13

    #随笔

  • 都五月份了

    2016-04-29

    #随笔

  • 《四月裂帛》简媜

    2014-09-29

    #世界之外

  • Fernweh
  • Wuuuudle (已失效)
  • Nemo
  • Elmo (yyh) (已失效)
  • highestpeak (已失效)
  • Kazoo Blog
努力做一名谦逊、独立、乐于思考的学生